2024/4/23 11:24:46 阅读()
第96届奥斯卡奖项揭晓。年度热片《可怜的东西(Poor Things)》连下三城,在拿下11项提名后,夺得最佳妆发、最佳艺术指导、最佳服装的荣誉。
然而,在获奖揭晓之前,《可怜的东西》就凭借极具艺术气息的海报引起大众关注,甚至引发了人们对于“渴望回归更具艺术性电影海报”的讨论。
《可怜的东西》系列海报出自希腊设计师Vasilis Marmatakis之手,从视觉调性、字体设计到电影标题等等,都由Marmatakis指导和设计。比起主流市场中吸睛的人像海报,Marmatakis更擅长营造极致、挑衅的艺术氛围感。
《可怜的东西》宣传海报
面对媒体“艺术海报能卖一部电影吗?”的质疑,Marmatakis反问道:“那一张非艺术海报能卖一部电影吗?”本篇,我们将与大家分享《可怜的东西》中的平面设计,以及Marmatakis二十多年来非主流的挑衅艺术。
《可怜的东西》中的超现实主义、荒诞、奇幻美学
《可怜的东西》由导演Yorgos Lanthimos指导,改编自Alasdair Gray的同名小说。故事发生在19世纪的维多利亚时代晚期,逃避丈夫虐待的Bella在意外身亡后被科学家复活。拥有成年女性身体的她,心智却停留在了孩童阶段。以此为背景,讲述了女主角与律师私奔踏上冒险之旅的故事。
《可怜的东西》中充斥着现实主义、荒诞、奇幻元素,既是对欧美经典文化“弗兰肯斯坦”的重构与致敬,也是对人物自我意识觉醒的塑造。作为影片官宣海报,Vasilis Marmatakis则用恰如其分的手法传达出了故事的张力。
《可怜的东西》剧照
3则经典海报解读
第一张公开的海报是Bella妆容模糊的特写。凌乱的妆容实则印着影片中三位主要男性角色的造型。为了呈现出“破碎”的效果,Vasilis Marmatakis尝试了数百次才找到适合三位演员的笔触。
海报细节
第二张海报有如瀑布从Bella胸腔倾泻而下。这件作品设定为描述男性角色的海报,Vasilis Marmatakis从Bella颈部以下开始构图设计。五位男性角色试图在不平衡的大理石碎片(暗喻Bella的内心世界)上保持平衡。
“胆量”从Bella胸腔溢出,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所有未经过滤的情绪,包括她诚实、率真的话语与情绪。同时,这一设计也为电影中的男性角色创造了一个新的环境。
最后一张海报Bella从自己的身体中浮现出来。影片中,拥有着成年女性身体、孩童心智的Bella从对身体的探索,转向对知识学习、社会实践、世界万物的追寻,过程中不断构建自我价值与认知。海报中的“套娃”式设计恰巧呼应了这一转变,同时暗示着打破所谓“正常”的传统社会制度。
怪诞的字体设计
接到《可怜的东西》的项目时,Vasilis Marmatakis最先着手的部分是字体设计。这套手写风格字体从宣传海报到章节标题贯穿整部影片,引起了不少设计师的注意。这套字体由刻字艺术家Vladimir Radibratovic和平面设计师Danae Tzotzos完成,改写自Coltrane,因细长和有机感独具特色。
在字体的选择上,Marmatakis表示要非常小心精准:“由于部分章节采用超现实黑白画面陈述,我必须使用极细的字体来作为故事补充,以保证文字下的画面清晰可见。”虽然这种字体并不适合正文阅读,但却十分适用于电影标题。
为了不破坏画面,Marmatakis采用边框式的排版作为补充和装饰。这样的巧思,同时也是为了用视觉暗示读者:“这并不是一部按照常理讲故事的普通电影。”
荒诞狂热爱好者、经典视觉背后的主脑——Vasilis Marmatakis
Vasilis Marmatakis生于希腊,曾在坎伯韦尔艺术学院、皇家艺术学院学习平面设计。早在《可怜的东西》之前,Vasilis Marmatakis就与Yorgos Lanthimos保持着长达20年的合作,共同创作了许多深入人心的电影海报,包括《狗牙》《龙虾》《圣鹿之死》《宠儿》等。
Vasilis Marmatakis
Vasilis Marmatakis的风格简洁、怪异,充满隐喻。“电影海报通常是你看到的第一个东西,所以它应该要创造出看电影的期待感。”Marmatakis为Yorgos设计的第一件作品是2005年的《狗牙(Dogtooth)》。米黄色的海报上没有人物、没有场景,只有三条类似函数的曲线——实际上象征着三位主角心理扭曲的观点。《狗牙》为当时近十年来入选戛纳电影节的首部希腊电影,而这张海报也是为了戛纳而作。
《狗牙》 2005年
“留白”是Marmatakis作品中常见的设计语言,充满大量负空间。在《龙虾(The Lobster)》的海报中,男女主角拥抱着彼此的剪影,用空白代替对方,在简单的画面中营造出悬念,暗示了影片中探索的爱与孤独的主题。Marmatakis解释道:“所有海报的目的都是为了在图形中表达‘孤独’和‘与某人在一起’的对立。我试图在视觉上暗示‘不完整’,空虚的感觉,以及由此产生的痛苦。”
《龙虾》2015年
《宠儿(The Favourite)》的海报中描绘了一位女王的形象,“两只昆虫”躺在她的脸上一边清理她的眼球,一边用珍珠装饰着她,如操控尸体般摆布女王。在某种程度上表达出了影片中宫廷争宠的微妙气氛。这也是Marmatakis最喜欢的一张海报。
“我以前并不觉得自己在挑衅,但后来发现这是完全正确的。这就是我们想做的事——引发思考和讨论,震撼人们,让他们开始用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。我想要打破他们所谓的正常思维。”Yorgos曾在《宠儿》的采访中回答道。无论是作品本身,还是电影视觉,Marmatakis与Yorgos所创造出的荒诞都在时刻挑战人们的认知。
《宠儿》2018年
《阿尔卑斯(Alps)》2011年
《尼米克》2019年
《圣鹿之死》2017年
“艺术海报能卖一部电影吗?”。Marmatakis补充道:“我会尽量避免这种情况。我所说的‘艺术’也许不是最恰当的表达。实际上这是一种非主流的东西,一种足以跳脱框架的想象力、创造力,甚至是出乎意料、冒险的东西。”
电影海报就像是电影的一扇小门,从故事中抽取一两个元素,Marmatakis用特有的视觉方式为电影创造一个入口,并让观众对电影产生期待。这或许就是一部电影成功的开始。
Please contact your website service provider as soon as possible to renew the city station group VIP service! thank you.